第34章-分享_拾穗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第34章-分享 (第3/3页)

烫的期待:“谢谢大家,我的分享完了。”

    台下先是短暂的安静,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

    学弟学妹们站起来鼓掌,有的举着笔记本喊“学姐加油”“我想加入你们的项目”,还有个戴眼镜的男生高高举起手,手里晃着一张写着“戈壁志愿者”的纸条。

    张教授走上台,先拍了拍拾穗儿的肩膀,然后拿起话筒,声音里满是骄傲:“拾穗儿和陈阳的故事,是咱们生态与环境学院最想看到的样子—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把梦想种在需要我们的地方。我已经跟戈壁生态站联系好了,下个月他们回去,学院会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借用;另外,学院决定给‘戈壁绿洲’项目拨款,算是对他们的一份支持。”

    掌声再次响起,陈阳走到拾穗儿身边,轻轻牵住她的手。

    他的手心很暖,带着常年握采样器留下的薄茧,却让她觉得格外踏实。

    台下的提问声此起彼伏,一个扎马尾的女生站起来:“学姐,你在实验室培育草种的时候,有没有觉得特别难坚持的时刻?”

    拾穗儿笑着点头:“有啊。大二那次实验失败,我看着培养皿里枯死的幼苗,觉得自己根本帮不了戈壁,甚至想过要不要换专业。是陈阳找到我,手里拿着我们刚入学时在京科大学银杏道拍的照片,说‘你忘了咱们在照片背面写的字了吗?’我才想起,照片背面我们一起写了‘为戈壁变绿而来’。那天我们在实验室待到凌晨,重新查文献、调配方,第四次实验时,幼苗终于冒出了绿芽——那时候我就知道,只要不放弃,梦想总会像草种一样,在土里慢慢发芽。”

    一个男生举手:“学长学姐,你们回去建学校,后续的师资问题怎么解决呀?”

    陈阳接过话筒,认真地说:“我们已经和家乡的教育局沟通过了,他们会协调基础学科的老师;另外,我们还计划在京科大学发起‘戈壁支教’活动,欢迎有兴趣的学弟学妹假期去支教,给孩子们带更多外面的知识。”

    分享会结束后,报告厅里的人渐渐散去。

    张教授拿着一份文件走到他们面前,递了过去:“这是戈壁生态站的合作协议,我已经帮你们初步对接好了,下个月回去就能签;还有这个,是学院实验室多余的两台土壤检测仪,你们带回去用,不用再跟实验室借了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接过协议和仪器清单,指尖有些颤抖。

    协议上“京科大学”和“戈壁生态站”的红色印章格外醒目,像是为她的梦想插上了翅膀。她抬头看着张教授,眼里满是感激:“张教授,谢谢您,谢谢您这四年来一直帮我们。”

    “傻孩子,谢什么。”

    张教授笑着摆摆手,“你们愿意回戈壁做事,愿意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,比什么都强。以后遇到技术难题,随时给我打电话,京科大学永远是你们的后盾。”

    夕阳透过报告厅的窗户照进来,金色的光落在三人身上。

    陈阳牵着拾穗儿的手,张教授走在旁边,三人慢慢朝着校门口走去。

    路边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,像草原上的风掠过草甸,也像戈壁上的沙枣树在轻声回应。

    “咱们明天去物流站提树苗吧?”

    拾穗儿轻声说,眼里闪着光,“我怕晚了赶不上雨季种植。”

    “好,我已经跟物流站确认过了,树苗都按咱们算的数量准备好了,还加了保湿棉,不会蔫。”

    陈阳点头,又想起什么,“对了,咱们还得去书店买些绘本和科普书,新学校的图书馆得先囤点书,你说带《一粒种子的旅行》好不好?孩子们肯定喜欢听种子怎么长大的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笑着点头,心里满是期待。

    她知道,回戈壁的路不会容易——可能会遇到更凶猛的沙尘暴,可能会有草种不发芽的挫折,可能会有建学校时的资金难题。

    但只要身边有陈阳,有张教授,有京科大学的支持,有心里不灭的梦想,再难的路,她都能一步步走完。

    走到校门口时,拾穗儿回头看了一眼京科大学的校门。

    四年的时光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——第一次走进生态实验室的好奇,第一次成功培育出草种的喜悦,第一次回戈壁看到绿芽的激动……这里承载了她的青春,也孕育了她的梦想。

    她轻轻握紧陈阳的手,轻声说:“陈阳,咱们一定会让戈壁变绿的,一定会让那里的孩子有书读的。”

    陈阳用力点头,眼里满是坚定:“会的,咱们一定能做到。”

    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校门口的石板路上。

    远处的天空渐渐染上橘色,像戈壁上的日出,也像梦想绽放的颜色。

    拾穗儿知道,她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——从京科大学出发,回戈壁去,种出一片绿洲,建起一所学校,让更多人的梦想,在那片她深爱的土地上,生根发芽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