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-归程_拾穗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第44章-归程 (第3/3页)

我们的农产品有了一定的名气,就打‘戈壁生态’牌,搞特色旅游!让城里人来体验一下在戈壁滩上种树、摘沙枣的乐趣,睡睡土炕,看看漫天的星星,肯定有吸引力!”

    两人你一言,我一语,兴致勃勃地畅想着未来。

    从最初的防风固沙、植树造林,到后来的经济作物种植、产品加工,再到乡村道路、特色旅游,甚至连更远的将来——比如在村里建一个像样的卫生室,让乡亲们头疼脑热不用再赶几十里山路去乡卫生院;办一个养殖合作社,集中养殖牛羊,统一防疫、统一销售,降低各家各户的风险……

    每一个细节,他们都讨论得那么认真,那么投入,仿佛那片戈壁滩上的绿意,已经在他们眼前勃勃生长,开花结果。

    阳光透过车窗,洒在他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、身上,把两人紧密相依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明亮的光晕,美好得如同画卷。

    列车继续向着西北方向疾驰,窗外的景色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显著的变化。

    原本一望无际、绿意盎然的田野和炊烟袅袅的村落,渐渐变得稀疏起来。

    取而代之的,是开始起伏的、覆盖着浅草和沙土的山丘,植被越来越稀疏,大片大片的黄色开始占据主导。

    远处,蜿蜒的山脉呈现出一种黛青色,在天际勾勒出粗犷而苍劲的线条,如同巨人的脊梁。

    “穗儿,快看!我们快到了!”

    陈阳突然有些激动地指着窗外,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。

    拾穗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急切地望过去。只见在地平线的尽头,一片无比广袤、坦荡无垠的黄色戈壁滩,如同巨幅画卷般缓缓铺陈开来。

    在连绵起伏的沙丘和砾石滩之间,一些低矮的、土黄色的房屋聚落隐约可见,如同匍匐在大地上的甲虫。

    而村口那棵标志性的、不知经历了多少年风霜雨雪的老胡杨树,虽然距离尚远,只是一个模糊的剪影,却如同一位坚守家园的哨兵,格外清晰地映入她的眼帘。那就是她的根,她的家乡!

    一瞬间,拾穗儿的心跳骤然加速,仿佛要跳出胸腔。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鼻腔,涌向眼眶,视线迅速变得模糊起来。

    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哽住,发不出任何声音。

    是这里,就是这里!这片在别人眼中或许只有荒凉与贫瘠的土地,却承载了她全部的童年记忆,浸透了她对奶奶、对乡亲们最深沉的思念。

    陈阳立刻察觉到了她情绪的剧烈波动,他什么也没说,只是更紧、更用力地握住了她的手,将温暖和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过去。

    拾穗儿使劲地点着头,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,顺着脸颊滑落。但她随即抬起手,用力抹去泪水,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泪水与笑容的、无比灿烂的笑脸。

    她知道,这趟归程,不仅仅是从一座繁华的都市返回一个偏远的乡村,更是从理想的此岸驶向实践的彼岸,是踏上了一段用青春和汗水浇灌梦想的壮丽征程。

    前方,或许有更加猛烈的狂风沙暴,有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,有无数个需要咬牙坚持的日日夜夜。

    但她和陈阳,这两个年轻的、炽热的灵魂,将会紧紧地手牵着手,肩并着肩,用爱作甲,以梦为马,在这片看似贫瘠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土地上,种下属于他们、也属于所有乡亲们的希望与未来。

    列车开始明显地减速,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,最终缓缓地、平稳地停靠在一个简陋得只有几间低矮土坯房的小站台上。

    站台很小,设施陈旧,只有几盏光线昏黄的路灯。

    然而,此刻的站台上却站满了人!村里的乡亲们,几乎能来的都来了,他们穿着节日的衣服,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热情的笑容,簇拥在一起。

    而在人群的最前面,拾穗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她日夜思念的、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——奶奶阿古拉!

    她老人家果然拄着那根磨得油光发亮的拐杖,身上穿着那件洗得发白、却熨烫得平平整整的蓝色斜襟布衫,满头银发在戈壁特有的微风中轻轻飘动。

    她正努力地踮着脚,伸长脖子,浑浊却充满期盼的目光,急切地在每一扇打开的车门间搜寻着。

    “奶奶!”

    拾穗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声音带着哭腔喊了出来。

    她拉起陈阳的手,几乎是迫不及待地、脚步踉跄地冲下了火车,踏上了家乡坚实而滚烫的土地。

    “穗儿!我的好穗儿!你可算回来了!奶奶天天想,夜夜盼啊!”

    奶奶听到喊声,看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身影,激动得浑身都在微微颤抖,她拄着拐杖,一步步急切地迎上前,张开双臂,一把将扑过来的孙女紧紧地、紧紧地搂在怀里,布满老茧和皱纹的手不停地拍打着孙女的后背,声音哽咽,老泪纵横,“回来了就好,回来了就好……”

    “奶奶,我回来了,我真的回来了!这是陈阳,我跟您说过的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从奶奶温暖的怀抱里抬起头,泪眼婆娑地拉过一直安静站在身旁、面带微笑和敬意的陈阳。

    陈阳立刻上前一步,对着奶奶毕恭毕敬地、深深地鞠了一躬,声音洪亮而真诚地喊道:“奶奶好!我是陈阳!以后,我就跟穗儿一起,在这里安家,好好照顾您老人家,和穗儿一起,还有乡亲们,咱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好!”

    奶奶松开拾穗儿,用手背擦了擦喜悦的泪水,仔细地、上下下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高大挺拔、眉眼周正、眼神清澈明亮的小伙子。

    她看看陈阳,又看看孙女紧紧依偎着他的样子,以及两人之间那自然流露的、无法作伪的深情,布满皱纹的脸上,终于缓缓地、彻底地舒展开一个无比欣慰、无比满足的笑容。

    她连连点头,声音里充满了慈爱和喜悦:“好,好,好!多精神的小伙子!奶奶看着就喜欢!回来了就好,这里就是你的家!走,快跟奶奶回家去,奶奶蒸了你们最爱吃的沙枣馍,就等着你们回来吃呢!”

    周围的乡亲们也热情地围了上来,七嘴八舌地打着招呼,声音里充满了质朴的关怀:

    老村长走上前来,“穗儿,可算把你盼回来了!越长越水灵了!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陈阳吧?哎呀,真是一表人才!好小伙子!”

    “路上累坏了吧?快回家歇歇!”

    看着这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、被风沙雕刻得粗糙却写满真诚的笑脸,感受着戈壁滩上那带着沙土气息和阳光温度的、熟悉的风,拾穗儿和陈阳相视一笑,所有的疲惫、所有的忐忑,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,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温暖和力量。

    陈阳紧紧地、紧紧地握住拾穗儿的手,十指紧扣,密不可分。

    他清晰地知道,自己放弃了父母苦心安排的、那条看似平坦光明的军校之路,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、却也更有意义、更能让他热血沸腾的征程。

    眼前这片广袤而略显荒凉的土地,将是他们梦想扎根的土壤,是他们青春挥洒的舞台。

    而身边这个眼神清澈、内心坚韧的姑娘,将是他此生最珍视的伴侣,是他一生一世、不离不弃的同行者。

    戈壁的风,虽然带着沙砾,略显粗犷,却吹不散他们心中如火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;

    无边的沙丘,虽然看似荒凉寂静,却阻挡不住他们充满青春力量的、奔向希望的脚步。

    他们的未来,就蕴藏在这脚下的每一粒沙砾之中,孕育在每一棵即将破土而出的稚嫩树苗里,闪烁在每一位乡亲们饱含期盼与信任的目光里。

    只要他们携手同心,坚持不懈,定能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,让希望的种子在黄沙深处扎根、发芽、抽枝、展叶,最终绽放出足以照亮整个戈壁滩的、最耀眼、最动人的生命光芒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