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-驰援 (第3/3页)
韧的力量,正从心底最深处滋生出来,迅速流遍全身。
悲伤依然存在,但它不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,而是被一种名为“责任”和“希望”的光照亮了。
奶奶不在了,但奶奶用一生教会她的善良、坚韧和担当,不能丢,她必须扛起来!她要像奶奶那样,成为这个村庄温暖的一部分。
小石头抱着一小袋分到的、印着漂亮图案的饼干,像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一样,蹦蹦跳跳地跑到正在用力固定帐篷最后一根绳索的陈阳身边,兴奋地高高举起小手,小脸激动得通红:“陈阳哥!陈阳哥!你快看!这里面还有巧克力!是甜的!可甜可甜了!”
孩子那张被沙尘弄得脏兮兮的小脸上,因为这意外而极致的惊喜,绽放出如同破云而出的阳光般灿烂的笑容。
那笑容,是如此纯净,如此充满生机,虽然微弱,却像一把金色的钥匙,瞬间打开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,足以照亮、温暖每一颗冰冷绝望的心。孩子的快乐总是最简单,也最具有感染力。
陈阳停下手中的活,蹲下身,与孩子的视线平齐。
他伸出手,温柔地摸了摸小石头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头发,看着孩子眼中那重新点燃的、如同星辰般闪亮的希望之光。
他接过那块用锡纸包着的、小小的巧克力,小心翼翼地剥开,递到小石头嘴边:“甜吧?以后还会更甜的。”
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却充满了温和的力量。
他再环顾四周:虽然映入眼帘的依旧是满目疮痍,但一顶顶军绿色的、象征着秩序和安全的帐篷,正在他和士兵们、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,一顶顶地立起来,连成一片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、但充满生机的临时社区;
乡亲们的脸上,不再是昨日那种彻底的绝望和麻木,而是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希望,眼神里有了光;
救援人员和士兵们那忙碌而坚定的身影,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、踏实的、令人心安的安全感。
他不由自主地望向远处那片被风沙疯狂肆虐过的育苗地。
那里,曾经是他和拾穗儿,还有村民们投入了无数心血和希望的地方。
大部分他们精心培育的、象征着未来的幼苗,都被无情地埋在了厚厚的沙土之下,生死不明。沙土表面平整得可怕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
但就在那片黄沙之中,靠近边缘的地方,竟然仍有几株最为顽强的、他们最早种下的试验苗,倔强地从沙土深处探出了嫩绿的、甚至带着一丝鹅黄的芽尖,在清晨微凉的风中微微摇曳着柔弱却无比坚定的身躯。
它们被沙压弯了腰,但茎秆依然挺直,那一点点绿色,在无边无际的昏黄中,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却又醒目得如同燎原的星火。
它们,像极了此刻劫后余生的金川村,遭受了毁灭性的重创,但生命的火种未曾熄灭,希望的根须仍在泥土下顽强延伸,等待着重生的机会。
只要根还在,只要人还在,就有希望。
当夕阳再次将它的万道金光洒向这片饱经磨难的大地时,村中央那片最大的空地上,已经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井然有序、充满生机的临时营地。
与清晨那死寂的废墟相比,仿佛是另一个世界。
一顶顶深绿色的军用帐篷整齐地排列成行,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,给人一种莫名的秩序感和安全感。
帐篷里面,铺上了干燥的防潮垫和温暖的毛毯,虽然简陋,却足以遮风避沙,提供一个安身之所。
对于失去家园的人们来说,一个能遮风挡雨的角落,就是天堂。
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,物资发放处,村里的妇女们和女救援队员一起,正支起大锅,烧着开水,准备着晚上的热食——可能是简单的方便面,也可能是熬得烂熟的米粥。
锅灶里冒出的炊烟,虽然微弱,却是生活气息回归的最有力证明。
劫后余生的乡亲们,互相依偎着围坐在帐篷外的空地上,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食物,脸上多日来第一次露出了些许放松和劫后余生的疲惫神情。
他们低声交谈着,内容不再是纯粹的悲伤,开始夹杂着对救援人员的感激,对清理家园的规划,甚至偶尔还会有一两声刻意压低的、关于孩子顽皮的笑话。
虽然笑容依旧勉强,但至少,生的意志重新回到了他们眼中。
孩子们似乎永远拥有最强的恢复力,他们已经开始在帐篷之间狭窄的空地上追逐嬉戏,发出银铃般的笑声,仿佛已经忘记了不久前的恐惧和阴霾。
他们的笑声,是这片土地上最动听的音乐,是未来最美好的预告。
老村长站在营地中央,看着这片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起来的、充满了人声与灯火的生命绿洲,看着乡亲们脸上那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生机,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,老泪再次纵横。
但这泪水,与清晨那绝望的泪水已然不同,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感慨、感激和重新燃起的斗志。
他清了清嗓子,用虽然沙哑却努力提高的声音,对渐渐围拢过来的乡亲们说道,声音传遍了整个营地:
“乡亲们!”
他环视着一张张熟悉而又疲惫的面孔,“咱们金川村,这次……遭了前所未有的大难!咱们的房子塌了,地毁了,咱们敬爱的阿古拉奶奶……也离开了我们!”
提到奶奶,人群中响起一片压抑的啜泣声,拾穗儿低下头,用力咬住了嘴唇。
老村长自己也哽咽了一下,但他用力抹了把脸,继续大声说道,声音变得更加铿锵有力:
“但是!”他挥舞着枯瘦但有力的手臂,指向那些帐篷,指向那些忙碌的救援人员,指向正在升起的炊烟,“天塌不下来!地也陷不下去!你们看!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咱们!解放军同志在最难的时候来帮咱们了!这恩情,咱们金川村的人,要世世代代记在心里!”
他停顿了一下,让激动的心情稍微平复,目光变得深远而坚定。
“等咱们安顿下来,喘过这口气,把身子骨养好一点,咱们就得接着干!咱们金川村的祖宗把这地方传下来,不是让咱们当逃兵的!咱们要把房子一块砖一块瓦地重新修起来!要把咱们活命的水井一寸一寸地清出来!更要配合好拾穗儿和陈阳,把咱们的希望——那些树苗,一棵一棵地,重新种下去!只要咱们人还在,心不死,这金川村,就散不了!咱们金川村的人,祖祖辈辈就是和风沙斗过来的!这次,也绝不能垮!绝不能!”
他的话语,不像是什么豪言壮语,却像一阵强劲的春风,吹过了冰封的河面,在每个人的心湖中漾开了希望的涟漪。
一种悲壮而又充满韧性的力量,在幸存者们的心中凝聚、升腾。
人们默默地听着,眼神逐渐变得坚定。李大叔握紧了拳头,陈阳挺直了腰板,就连最柔弱的妇女,也擦干了眼泪,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。
陈阳和拾穗儿并肩站在一顶帐篷投下的阴影边缘,眺望着这片从深入骨髓的伤痛中艰难重生的土地。
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,交织在一起。
他们的手,在身侧自然而然地紧紧相握,十指紧扣,指尖传递着无需任何言语的深刻懂得与无限支持。
那交握的双手,是两棵并肩生长的树在地底根系紧紧纠缠的默契,是两只经历过暴风雨的鸟在天空比翼齐飞的坚定约定。
纵使狂风曾掀翻屋顶,沙暴曾掩埋禾苗,却永远吹不散他们眼中那份执着守望未来的光芒,埋不掉他们心底那颗名为“希望”的、无比坚韧的种子。
奶奶临终的遗愿,已经化作了天边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,它将在每一个漫漫长夜里,温柔地、持续地注视着他们,就像奶奶生前那样,用她无声却浩瀚如海的爱,为他们照亮归家的路,指引前行的方向。
奶奶就在这片土地上,在风里,在沙里,在每一颗顽强存活的种子里,从未离开。
重建家园的路,无疑还很长,很长。它长过每一个干旱少雨的春季,长过每一场可能再次肆虐的狂暴风沙。
前路必然布满荆棘,会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克服,有无数的汗水需要流淌。
黑夜终将过去,而那一抹梦想中的、生机勃勃的绿色,终将在某个普普通通的清晨,如同初恋般羞涩而坚定地,悄然苏醒,然后,以不可阻挡之势,顽强地铺满这片他们用青春、热血和生命深深热爱着的戈壁滩。
那一天,或许遥远,但必定会到来。因为,希望,已经和金川村的人们一起,从废墟中站起来了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