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-争取 (第3/3页)
音洪亮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,“但金川村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居住。这场沙暴造成全旗十五人死亡,三十多人受伤,其中你们村子就占了三例。我们不能拿群众的生命安全冒险。”
拾穗儿感到心猛地一沉,但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。
她站起身,向赵书记又鞠了一躬:“赵书记,首先感谢旗里这些天对我们村的救助和关怀。我们不是不识好歹,更不是要蛮干。我们今天来,是想向旗里汇报我们治理风沙、重建家园的计划。”
陈阳随即展开那幅手绘地图,张教授则开始专业地讲解治沙的可行性。
李大叔和王大娘则用朴实的语言,讲述着金川村的历史和村民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。
“赵书记,您看,”
李大叔颤巍巍地走上前,从布包里掏出那个塑料袋,里面装着一些沙土,“这是我从村东头带来的土。别看上面一层是沙子,往下挖一尺,还是能攥出油的好土啊!这地还能救!”
他激动地说着,布满老茧的手微微发抖,“我在这片土地上种了四十年庄稼,知道它的脾性。它不是死了,只是病了,病了就得治,不能一扔了之啊!”
赵书记起初不以为意,但随着讲述的深入,他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而专注。
他时不时提出问题,有些相当尖锐,但都被张教授的科学数据和拾穗儿等人的实际经验一一解答。
“你们说的草方格固沙,在别的地方确实有过成功案例。”
赵书记沉吟道,“但那种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长期维护,你们村现在的情况,能做到吗?”
“我们能!”
拾穗儿坚定地回答,“我们金川村现有男性劳动力一百一十人,只要组织得当,完全有能力完成初期工程。我们已经联系了农林大学实验基地,可以提供沙棘、梭梭等耐旱植物幼苗。张教授也答应会继续指导我们。”
王大娘接过话头:“赵书记,咱们村的人不怕吃苦。我是看着这村子从几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,每一寸土地都有咱们的血汗。我老伴生前最爱说,‘金川金川,不是因为它有金子,是因为咱们的汗水在这里闪光’。就这么走了,实在是不甘心啊。”
老人说着,眼圈红了,她用袖子擦了擦眼睛,“我那孙子才三岁,我不能让他长大后,连个念想家乡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,就在气氛逐渐朝着有利方向发展的时侯,旗委办公室的主任匆匆进来,在赵书记耳边低语了几句。
赵书记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。
他沉默片刻,对拾穗儿等人说:“刚刚接到气象局通知,未来三天可能还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,虽然强度不如前几天的特大沙暴,但对你们村那种刚刚受灾的地方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”
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每个人头上。王大娘下意识地抓紧了衣角,李大叔的眉头也锁得更紧了,陈阳不安地看了一眼拾穗儿。
拾穗儿感到一阵眩晕,但她强迫自己站稳,深吸一口气道:“赵书记,正因为可能还有沙尘天气,我们更应该尽快开始固沙工作,而不是一走了之。逃避不能解决问题,只有面对它、治理它,才能真正保证安全。”
陈阳也站了起来:“赵书记,给我们一个机会吧。我们不需要旗里大量资金投入,只需要政策上的支持,允许我们留下来尝试治沙计划。如果一年后没有成效,我们自愿搬迁。”
赵书记目光扫过面前这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充满期盼的脸,久久没有说话。
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旗杆上红旗被风吹动的声音。
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,似乎在权衡着什么。
终于,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沙丘轮廓,沉声道:“金川村的情况特殊,你们的决心我也看到了。这样吧,旗里可以暂缓搬迁计划,就给你们十二个月的时间。”
“十二个月?”
拾穗儿心中一紧,这个时间比她预期的要短得多。
“对,十二个月。”
赵书记转过身,表情严肃,“这十二个月里,旗里也会全力来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,但主要靠你们自己。”
“如果十二个月内,你们能证明治沙有效,村庄基本安全有保障,搬迁计划可以重新讨论。”
“但如果期间发生任何危险,或者我看不到明显成效,你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搬迁安排。这是底线,没有商量余地。”
他走到拾穗儿面前,目光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:“拾穗儿同志,我佩服你们的勇气。但作为领导,我必须为每一个村民的生命安全负责。十二个月,这是我的最大让步。”
拾穗儿知道这已经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,她郑重地点头:“谢谢赵书记,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。”
离开旗委时,已是下午时分。
天空果然如预报所说,开始变得灰蒙蒙的,远方的地平线被黄沙笼罩,新一轮的风沙正在酝酿。拖拉机迎着渐起的风沙,向着家的方向驶去。
“十二个月,太短了。”
李大叔叹了口气,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,“种下的草方格能不能固定住,树苗能不能活,都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啊。”
张教授推了推眼镜:“时间确实紧迫,但总算争取到了一个机会。我们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。”
王大娘紧紧抱着孙子,孩子被风沙呛得轻轻咳嗽。
“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,我也要撑过这六个月。”她喃喃道,把孙子往怀里搂得更紧了些。
拾穗儿望着逐渐被风沙模糊的夕阳,轻声却坚定地说:“有这十二个月,就够了。我们一定能证明,金川村不会就这么消失。”
她的目光越过漫天黄沙,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某一天——沙退绿进,草木葱茏,金川村重新焕发生机。
那时的村庄,将不仅仅是一片生存的土地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证明人类与自然和解的可能。
车上的每个人都明白,真正的战斗,才刚刚开始。
但他们不知道的是,这场战斗的艰难程度,将远超他们的想象。
而拾穗儿内心深处,还藏着一个连她自己都不敢直面的事实——她与这片土地的联系,远比任何人知道的都要深刻,都要痛苦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