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-阻击 (第1/3页)
西北风口,是金川村头顶悬着的一把“沙刀”,更是横在村民与家园之间的生死关。
这里是风沙侵袭村子的必经之路,常年狂风不止,最大时能把成年汉子吹得脚跟打飘,连扎根几十年的沙.棘丛都能被连根拔起。
人站在这里,需得微微弓着身子,脚趾用力抠进松散的沙地,腰杆绷得像拉满的弓弦,才能勉强稳住身形。
狂风卷着沙砾,发出凄厉的呼啸,像无数只饿狼在暗夜中嘶吼,打在脸上如同无数根冰冷的钢针在扎,疼得人眼泪直流,却连闭眼的功夫都不敢有——稍不留神,沙子就会钻进眼睛、鼻孔,甚至呛进喉咙,火辣辣地灼痛。
天地间一片昏黄,连正午的日光都被飞扬的沙尘滤得黯淡无光,远处的沙丘在风沙中若隐若现,如同蠕动的巨兽,张着血盆大口,随时准备吞噬村庄和田地。
周虎赤着上身,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疤痕,那是常年与风沙、农活打交道留下的印记。
此刻,他的皮肤上沾满了沙粒,汗水顺着肌肉的沟壑淌过,冲出一道道泥痕,却很快被狂风烘干,只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渍,像撒了层细盐。
他站在一处沙丘顶端,眯着被风沙吹得通红肿胀的眼睛,紧蹙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,死死盯着流沙的动向——最近几场风,已经把风口的沙线又往村里推进了十几米,村东头那几亩祖辈传下来的水浇地,已经被流沙吞了半亩,地里的麦苗刚冒芽就被埋得无影无踪。
再不加阻拦,用不了多久,整个村子都可能被沙海吞没。
“兄弟们!沙魔就在眼前!”
周虎猛地一挥手,声如炸雷,穿透呼啸的风吼,震得身边的沙粒簌簌往下掉,“今天,咱们就用这草袋子,给它砌一道过不去的坎!守住风口,就是守住咱们的家,守住咱们的田,守住咱们子孙后代的活路!开工!”
话音未落,早已整装待发的村民们便齐声应和,声音在狂风中虽有些散乱,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,像一团火,在昏黄的风沙中燃烧。
这场风口阻击战,没有先进的设备,没有充足的补给,只有村民们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,一堆堆从村里各处搜集来的沙蒿草、麦秸,以及心中那股不服输、不认命的韧劲。
阻击战的根基,首先在于这成千上万个草袋。打谷场一侧,早已被清理出一片平整的空地,俨然成了临时的草袋作坊。
以王婶为首的妇女们,成了这里绝对的主力——她们心灵手巧,擅长编织、捆扎这类细致活,平日里围着灶台、田地转,此刻却成了构筑防线的“后勤兵”,手中的草秆,就是她们对抗风沙的“武器”。
她们就地取材,用的是村里历年积存下来的沙蒿草和麦秸。沙蒿草耐旱、韧性极好,就算被风沙吹打、日晒雨淋,也能挺上大半年;麦秸干燥、质地坚硬,填充在草袋里,能让墙体更稳固。
但这些草秆大多长短不一、粗细混杂,还沾着泥沙和干枯的叶片,需要先进行分拣、理顺、拍打干净。
妇女们围坐成一个个圆圈,膝盖上放着一堆草秆,双手飞快地忙碌着,把过长的截断,过细的挑出,枯叶和泥沙随手掸掉,只留下粗细均匀、长度相当的草秆备用。
她们的动作麻利,指尖翻飞间,杂乱的草秆就变得整整齐齐。
分拣完毕,编织便正式开始。只见王婶拿起一把理顺的草秆,先将其分成均匀的两股,交叉放在腿上,然后左手紧紧固定住交叉点,右手拿起另一根草秆,以经纬交织的方式,熟练地穿插、缠绕。
她的手指粗糙、布满老茧,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有些变形,却异常灵活,每一次穿插都精准到位,每一次缠绕都紧实有力,力道拿捏得恰到好处——太紧会把草秆勒断,太松又不结实。
“左手压两股,右手挑一股,绕两圈再拉紧,这样编出来的袋子才结实,经得住风沙吹、流沙压!”
王婶一边编织,一边给身边的年轻媳妇们传授技巧,嘴里还不停念叨着,“收口的时候要多缠两圈,再打个死结,不然装沙子的时候容易散,到了前线就是白费功夫!”
旁边的春杏学得格外认真,她刚嫁过来没多久,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护村行动。
她的手指还很娇嫩,没一会儿就被粗糙的草秆勒出了一道道红痕,有的地方甚至渗出血丝,鲜红的血珠沾在枯黄的草秆上,格外刺眼。
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,滴在草秆上,打湿了一小片,被风一吹,带来一丝短暂的清凉,可手上的疼痛却丝毫未减,像有无数根小针在扎。
她咬了咬牙,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破旧的布条,笨拙地缠绕在手指上,勒紧了些,又继续埋头编织。
她不敢停,看着身边的王婶、刘嫂们都在飞快地干活,看着远处风口昏黄的天色,心里急得不行——她知道,前线的爷们儿正等着这些草袋救命。
“春杏,歇会儿吧,别把手指头磨坏了。”
王婶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停下手里的活,想让她缓一缓。
春杏摇摇头,嘴角挤出一丝苍白的笑容,声音有些沙哑:“没事王婶,我能坚持。
多编一个袋子,前线的爷们儿就多一份保障,咱们的家就多一份希望。”
她说着,手上的动作又快了些,哪怕每动一下,手指都传来一阵钻心的疼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却硬是没掉下来。
杨彤彤和陈静虽然已经离开,但她们留下的“提高编织效率”的小技巧,早已被妇女们熟练掌握。
比如先用木槌将麦秸稍微捶软,编织时不仅更省力,还能让草袋的结构更紧密,不容易松散;
把草秆按颜色分类,编出来的草袋不仅整齐划一,还能在铺设时区分不同区域,方便后续加固。
这些小小的技巧,看似不起眼,却让妇女们的编织效率提高了不少。
整个作坊里,弥漫着干燥的草香和淡淡的汗味,伴随着“沙沙”的编织声、草秆碰撞的“噼啪”声、偶尔传来的低语鼓劲声,形成一种艰苦却充满力量的韵律。
编好的草袋,一个个饱满、结实,长约一米、直径半米多,像一个个金色的圆筒,很快就在旁边堆积起来,越堆越高,像一座小小的金山,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。
“快些,再快些!”
王婶一边手上不停,一边给姐妹们鼓劲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却异常坚定,“前线的爷们儿等着咱们的‘弹药’呢!
咱们多编一个袋子,风口就多一分安稳,村里的田就多一分希望!孩子们还等着在田埂上跑呢!”
编好的草袋,需要立刻运往几里外的风口前线。
这段路,是名副其实的“死亡之路”——路面松软,深一脚浅一脚,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,像是在泥潭里跋涉;
狂风裹挟着沙砾,迎面扑来,让人呼吸困难,连睁眼睛都困难;
更危险的是时不时出现的流沙坑,表面看起来和普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