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簪刺破龙门夜》 (第2/3页)
幻境
杜甫凝视着空中的余沥,想起白日干谒时吏部官员冷漠的面孔,以及自己衣衫上沾染的尘土,不禁黯然一叹:“寒门书生,纵有经纬之才,终是难跳那九重龙门。”
琬娘眸光一闪,手中金簪倏地刺入石缝,“嗤”的一声,划出三道深痕:“家父常言,寒门学子犹如池中鲫,投一粒粟米,便争得鳞甲纷飞,头破血流。”簪尖随即轻移,在旧痕旁勾勒出九重巍峨楼阁:“此乃科举龙门,天下士子眼中通天的唯一阶梯。”殷红的酒液顺着刻痕流淌,月光映照下,石面上竟隐隐浮现出礼部南院张榜时的喧嚣景象。
李白见状,拊掌大笑,声震得银杏果扑簌坠落。他解下御赐的金龟袋掷与侍立童儿:“去!以此换三斗高昌贡酒来!”回身际,却见琬娘以簪尾虚点自己心口:“李翰林可知?龙门有形,终是虚设。真正的龙门,不在九重宫阙,而在方寸灵台之间。”语至深处,她忽然用簪尖刺破指尖,一滴血珠坠入酒盏,满树银杏无风自动,飒飒作响,如万千叹息。
更鼓再传,声声催人。琬娘神色微凝,起身自袖中取出两枚锦囊,一绣星斗河洛,一染雪松冷香,分递二人,嘱曰:“元宵夜启,或可见微光。”送客至门廊暗影下,她忽压低嗓音:“今科状元张奭之文,实乃家父席上清客捉刀。”言毕,不待回应,轻推二人后背。朱门合拢的刹那,墙内传来“铮”的一声,似是琵琶弦断。
卷四长安棋局
此后半月,杜甫依琬娘暗示,将诗卷转投考功郎中,果获赏识。然放榜之日,皇城前,他亲眼见新科进士们对李林甫车驾行弟子礼,惶恐恭敬。人群中忽有总角小童塞入一纸:“曲江宴非宴,速离鸿门。”
是夜曲江宴上,灯火如昼。杜甫见琬娘素衣坐在乐工丛中,低首弹奏《郁轮袍》。至“霓裳”段时,她指法微乱,琵琶颈竟迸开一隙,滚出一粒蜡丸。杜甫假作失箸,俯身拾取时捏破蜡丸,内藏窄绢,密麻记录着今科进士“敬献”宰相的财物数目,触目惊心。
彼时,李白正于安国观中与道友清谈。玉真公主遣使送来翰林院诏书,使者袍角隐秘处,猞猁纹隐约可见。李白展读诏书,觉绢帛有异,就灯细看,隐约透出葡萄紫渍,竟组成了“慎入”二字。他纵声长笑,将诏书掷还,却从使者袖底摸出一片丹枫,叶背以胭脂写就:“林甫欲使卿为俳优,供御前一笑耳。”
中秋夜,乐游原上,李杜重逢。杜甫谈及琬娘怪异行止:“此女似在暗集其父罪证,如履薄冰。”李白望太极宫方向,默然良久,方道:“她本不姓李,乃太宗朝废太子承乾之后,血脉中流淌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