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簪刺破龙门夜》_孔然短故事小说集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《金簪刺破龙门夜》 (第3/3页)

着劫余的星火。”月光下,他手中枫叶已红似血,叶脉虬结,竟天然构成“隐龙门”三字。

    卷五锦囊乾坤

    上元夜,杜甫于客舍孤灯下拆开锦囊。除准确预言三甲的诗卷名录外,另有一幅绢画:考场明远楼下的深井中,沉浮着数具身着官袍的骸骨。杜甫悚然,顿悟琬娘那句“进士及第者的诗卷”,原是双关警语——那些锦绣文章,或许真用井底冤魂的泪水磨墨写成。

    李白的锦囊更是奇绝。那片枫叶遇暖,背面竟显出家谱脉络,方知琬娘生母系武则天时代被诛的上官婉儿侄孙女,家族世代以编纂《瑶山玉彩》为业。他将枫叶近烛火烘烤,“司天台”三字赫然显现!与此同时,窗外骤射入一支冷箭,钉入梁柱,箭羽微颤。

    后天宝乱起,两京沦陷。杜甫陷于洛阳叛军之中,搜查危急时,忽有老妪佯称其染恶疾,抛入破屋的药包内,裹着一截琵琶弦。杜甫藉此脱身,见弦上密刻《春秋繁露》语句:“观物辨机,其要在隐。”

    至德二载冬,杜甫困守同谷,饥寒交迫。忽有商贾冒雪送来貂裘、粟米,包裹之物,竟隐隐透着当年别院葡萄酒的沉香。他手捧粟米,热泪盈眶,蓦然忆起琬娘画龙门时所言:“真龙门,在天下人心里。”不曾想,这无形之心门,竟于乱世中,为寒士暂挡风雨。

    卷六青史余音

    宝应元年春,杜甫舟下潇湘。于衡州偶遇李林甫旧仆,方知琬娘在天宝五载,因泄“韦坚案”之密遭父软禁,后借宫中法事之机,随新罗使船漂海而去。临行前,于终南山绝壁刻下《寒士谱》,录七百余受李党迫害学子事迹,墨迹渗入石髓。

    李白晚年,泊舟当涂江头,常见片片红枫逐流而下。某日,一叶竟粘住船桨,叶背新罗文字斑驳:“汉月还从东海出。”其夜,诗人醉饮投水,抱月而逝。邻舟渔者皆言,曾见江心有白衣女子浮波弹琵琶,曲调苍凉,正是当年长安秋夜的《流沙宴》。

    大历五年,杜甫于潭州整理《河岳英灵集》,于残卷中得一首佚诗:“金簪划酒裂星河,银杏雨冻丞相府。寒士喉中有龙泉,不斩龙门斩沧海。”下注小字:录自新罗国手抄本《瑶山玉彩补遗》。

    是年冬,杜甫卒于湘江孤舟。入殓时,家人见其紧握的右拳僵硬,费力掰开,掌心有一缕用蜜蜡封存完好的琵琶丝弦。冰雪消融之日,阳光穿过船篷缝隙,照在那缕弦上,竟折射出一片清冷的光晕,恍惚间,似是四十年前,那个秋夜银杏树下,流淌过的长安月色。金簪一划,酒盏三分,划开的何止是杯中之物,更是那困住千古寒士的,名为“命运”的囚笼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