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,矫枉过正与必须付的代价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第341章,矫枉过正与必须付的代价 (第3/3页)

逃难。

    “这能灌溉多少亩田地?”金圣叹接着问道。

    王兴激动地说:“黄河水量足,你看这流水跟大河一样。有了这个排水站,方圆几十里的土地都能灌溉,而且稍微远一点的也能用抽水机灌溉。

    这样的排水站全县有三个,等明年我再带着全乡的人继续挖水渠,争取能弄出100万亩的水浇地,让俺们县再也不怕旱灾。”

    在一问一答之间,金圣叹逐渐了解了王兴的过往。王兴小时候家里还算富裕,父亲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考上科举,光宗耀祖。然而,他实在不是读书的料,读了十几年书,连个秀才都没考上。

    后来,他的父亲母亲相继病逝,世道也越来越艰难,家里的地一点点被卖掉,最后他成了一个有点文化的佃户。前两年中原闹旱灾,他们全家都差点饿死。就在那时,大同社打到了中原,然后立马抗旱救灾,让他们全家活下来,王兴怀着感恩的心态加入了抗旱会。

    因为读过点书,有一定的组织能力,王兴被选拔为抗旱会王家村村长。去年爆发洪灾的时候,他凭借自己的经验,提前预警,让王家村村民全部躲到高处,躲过了一劫。他因此立下大功,去了京城受到表彰,而后晋升为兰阳县,新乡,抗旱会会长。

    当地村民本以为洪灾过去后会迎来好日子,没想到今年又遭遇了旱灾。王兴在大同社的支持下,带领村民在黄河大坝上修建了这个排水站,彻底解决了当地缺水灌溉的问题。

    而后他更自豪道:“我读书不成,但我家那小子读书非常好,去年考上了水利学院,现在在洛阳求学,我没有做到的事情,但我儿子做到了,这也算是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。”

    黄宗羲和任大任在一旁听完王兴的过往,不禁感慨万千。这样的人在大明是没有出头之日的,但在大同社,却可以成为一县的水利主官,而且还真做出了成绩。就这个排水站,能让上百万亩的土地变成水浇地,这在大明也能算是能吏了。

    采访结束后,任大任感叹道:“大明也是有这样一心为百姓的官员。”

    金圣叹点了点头,说道:“我相信,但我更知道这样的官员必定会受到排挤,最后只能郁郁而终。”

    大明一直存在着那些想实干的官吏,你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刚把下等的田地弄成了上等的水浇地,当地的地主士绅马上就抢夺,你敢阻拦他们,地主士绅就会抓你的把柄错误,把你打成贪官污吏,把你们拉下马换成自己人,而后肆无忌惮的吞并这些土地。明末的朝堂已经是结构性的腐化了,想要做事的官员根本留不下。

    “说什么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,这不过是为自己的腐败找借口。这天下还缺少当官的人,你不干有的是人干。”金圣叹越说越激动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我最佩服元首哪一点吗?”金圣叹突然问道。

    “哪点?”黄宗羲和任大任好奇地问道,就像合格的捧哏一样。

    金圣叹严肃地说:“对贪腐能毫不留情。光这半年时间,大同社抓的官员已经超过了5000人。”

    黄宗羲摇了摇头,质疑道:“没有用,当年太祖也用过这方法,但贪腐依旧前赴后继。”

    金圣叹冷笑一声,说道:“大明的亲王,俸禄、田地、赏赐加起来有十几万两,给朝廷当官,一个月就几两银子,这如何能服众?而且明太祖一个人如何抓的完天下的贪官?

    元首不同,他给吏员晋升的机会,俸禄也给的不低,衣食住行等福利待遇也是给足,他们要是再贪污,那就怪不得别人。”

    而后他挥了挥自己手中的挂牌道:“在北方监督之责可不只有元首,还有我等这些采风的记者,你当白衣御史是白说的吗?”

    而后他指着四周的农户道:“还有他们,有这么多眼睛盯着。”

    任大任道:“我听说在大同社贪污了几两银子都会受到处罚,这是不是太过了?”

    金圣言道:“矫枉必过正,现在不清理官场的风气,难道还要学我大明贪官污吏遍地?”

    黄宗羲奇怪道:“我好像没听到北方有开科举之事,这位乡长的儿是如何考上学府。”

    金圣叹道:“元首把科举分开了,考吏员下放到府州一级,考上了就可以当官吏,这种科举的人数更多,不过相对来说像以前那样一步登天,进士就能当县令却是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像这种学府科举,大部分都是技术官吏,有一定的身份需求,原本大明官吏,地主士绅出身的都不允许考。”

    “啊!”黄宗羲,任大任都不敢相信,看上去如此美好的北方居然还有这样的政策。

    金圣叹道:“这也是矫枉过正,这一方面是要他们付出代价,另一方面就是震慑现在大同社员,让他把知道把天下弄得大乱,最终的代价也会由他们自己来承受。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